传统文化正德扶贫“2+1”工程--儒学进万家主题活动走进西湖镇
“能君之德,靖人于教化,教化之兴,始于家庭,延于邦国,事之体大。” 家风不仅关乎家庭之兴衰,也影响着社会秩序和社会风气。好的家风,世代相传,余韵流芳! 家是最小国,国是千万家……家庭是组成国家的基本的细胞,而良好的家风则是孕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源泉。家风是祖辈的世代传承,家风是父母的言传身教,家风也是对自己的良好约束。它教导我们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,怎样去做一个人,怎样去做一件事......
家和万事兴,家齐国安宁。家风是一股融入血液的教养,它能从根本上净化人的心灵,提高人的道德修养,从而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,“要重视家庭建设,注重家庭,注重家教,注重家风,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”。
文化惠民聚焦贫困村“三个一”工程,为更好的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正德扶贫“2+1”工程,7月14上午,东港区图书馆传统文化“四进”--儒学进万家主题活动走进西湖镇祥和社区儒学讲堂。来自西湖镇张古庄三村、张古庄二村,张古庄一村,狄竹涧二村、瞻埠谭贫困村的村民、学生60余人参加活动。
下午二点三十分,传统文化“四进”宣讲活动再次走进西湖镇小花社区儒学讲堂。
家要讲爱,不可讲理;家要安静,不可吵闹;家要清洁,不可凌乱;家要真诚,不可虚伪;家要自由,不可强制;家要温存,家要小节。家要关心、体贴、理解、包容、忍让,家要幸福。家是爱的聚合体,家是一个感情的港湾,家是成长的摇篮,家是一个灵魂的栖息地,家是最能让自己放纵的地方,家是一个精神的乐园。家就是你和你家人在一起的情感的全部。尼山书院商国亮老师从浆《弟子规》讲起,强调了父母的家庭教育与德行教育对于儿女的重要性。父母是原件,孩子是复习件,父母需要以身作则,上行下效,一则则鲜活的事例诠释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——家道,孝亲、仁爱。
课堂中,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家长的期盼目光深深感染了在场的工作人员。
|